google Analytics

目前分類:中國十大美人 (1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
花蕊夫人(?—976年),是後蜀後主孟昶的貴妃,青城(今成都都江堰市東南)人,費姓,歌妓出身。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國時著名的女詩人,著有《花蕊夫人宮詞》。《全唐詩》中將其詩歸為孟昶妃所著。

花蕊夫人(費貴妃)是孟昶最寵愛的妃嬪,相傳其最愛芙蓉花和牡丹花,於是孟昶命官民在後蜀都城成都大量種植芙蓉、牡丹。成都「芙蓉城」的別稱,由此而來。孟昶後來沈迷於酒色,以致國事日非,後蜀廣政三十年(965年)孟昶投降趙宋,花蕊夫人在亡國之後寫下了悲憤的詩句:「君王城上豎降旗,妾在深宮哪得知,十四萬人齊解甲,更無一個是男兒。」

 

 
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卓文君原名文後,西漢四川鉅賈卓王孫之女,精通音律,有文名。十六歲時嫁人,幾年後,丈夫過世,返回娘家寡居。司馬相如到卓王孫家裡赴宴,得知卓文君新寡,便彈奏了一曲《鳳求凰》,傾吐愛慕之情。文君聽了相如的琴之後,當夜與相如連夜私奔逃到成都。在成都時,夫婦二人一貧如洗,只好開小酒店為生,卓文君賣酒,司馬相如洗碗,生活清苦。卓文君之父卓王孫得知後,在朋友勸諫下資助他們,才使得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。

漢武帝時,司馬相如獲得賞識,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姬妾,冷淡卓文君。於是,卓文君寫了這首「白頭吟」給相如。

皚如山上雪,皎若雲間月。
聞君有兩意,故來相決絕。
今日斗酒會,明旦溝水頭。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23 Fri 2007 18:00
  • 班昭


班昭(約45年—約117年),東漢文學家,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。她獨立完成了《前漢書》中的第七表《百官公卿表》,第六志《天文志》,還著有《女誡》。

她是班彪之女,班固班超之妹,曹世叔之妻。曹世叔早逝,漢和帝知她文章了得,召她入宮工作,人稱曹大家。

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23 Fri 2007 17:54
  • 蔡琰


蔡琰(177年-?),原字昭姬,晉時避司馬昭諱,改字文姬,陳留圉(今河南杞縣)人,是蔡邕的女兒,三國時期著名女詩人。

初嫁衛仲道,夫亡而無子,回歸母家。後為董卓部將所虜,十二年流落匈奴,嫁南匈奴左賢王,生二子。建安十二年,曹操遣使以重金贖回,再嫁陳留董祀。後來董祀犯罪論死,蔡琰親自向曹操求情,時值嚴冬,史載「蓬首徒行,叩頭請罪,音辭清辯,旨甚酸哀,眾皆為改容。」曹操最後同意為董祀赦免。

《悲憤詩》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武則天(624年-705年)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,尊為武周聖神皇帝。小名華姑,山西文水人,14歲入宮為才人的時候,唐太宗因其美貌賜名媚娘,即帝位後改名武曌(拼音:zhào,音同『照』),取意「日月當空」(有另一種寫法,瞾,取其「雙目當空」之意)。并州文水人(今山西文水),武士彠的第二個女兒,母親為楊氏。

她從小性格強直,不習女工,唯喜讀書,故知書達禮,深諳政事。童年時代,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,閱歷深厚。

她是唐太宗的才人,太宗死後入感業寺出家為尼姑。但宮中權鬥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儀,655年立為皇后。號「天后」,參與朝政,時與高宗並稱「二聖」。她是唐中宗李顯、唐睿宗李旦的母親。高宗死後,武氏把持朝政。

690年,廢睿宗,自授聖神皇帝,改洛陽為神都,國號為周,史稱南周或武周。

女皇武氏執政其間,由於大興告密之風,重用酷吏周興、來俊臣等,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(稱為面首)[2],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,指其一個女人,卻如此陰險、殘忍、善弄權術。但女皇善治國、重視人才的延攬,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,而且的確知人善任,能重用狄仁傑、張柬之、桓彥范、敬暉、姚崇等中興名臣。國家在其主政期間,政策穩當、兵略妥善、文化復興、百姓富裕,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,史稱武周之治。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趙飛燕(出生年月不詳,被迫自殺於前1年),原名宜主,是西漢漢成帝的皇后和漢哀帝時的皇太后。

趙飛燕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傳奇的人物。在《漢書》中對她的描述僅僅只有少數幾句,但關於她的野史卻有許多。在中國民間和歷史上,她以美貌著稱,所謂「環肥燕瘦」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。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。
她的父親是一個樂工,會編製動聽的樂曲。《漢書》中說他出生卑賤,在父亡後曾流落長安。宜主與妹妹在長安以編織草鞋維生,過著非常貧苦的生活。後來被一個趙姓官員收養,並輾轉到了陽阿公主宮裡當侍女。在陽阿公主那兒,兩姊妹認真習舞,經過幾年的訓練,宜主終於練得像飛燕一樣靈巧,每每舞動時有翩然欲飛之勢,故改名「飛燕」。此後,人皆以「飛燕」稱之。
後來,趙飛燕的舞姿及美貌受到漢成帝的賞識,被召入宮,封為「婕妤」(女官名)。趙飛燕的妹妹因趙飛燕的推薦,也被召入宮中,同享榮華富貴。數年後,漢成帝想立趙飛燕為皇后,但太后認為他出身卑微,所以不同意立后一事,史書上記載:「趙飛燕貴幸,上欲立以皇后,太后以其所出微,難之」。

直到漢成帝鴻嘉三年,成帝終於下決心廢掉原來的許皇后,改立趙飛燕為后。但是此後數年當中,因趙飛燕姊妹始終沒有生育,在害怕無子失寵的心態下,在宮中做了一些不是很值得稱許的事情,例如《漢書‧成帝紀第十》稱「趙氏亂內」,同書又記載「趙氏害後宮皇子」,顯示出趙氏姊妹入宮後為求鞏固地位,使用了一些不正當手段與陰謀。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楊貴妃(日期為農曆:719年6月1日-756年7月15日),名玉環,字太真。是唐玄宗之寵妃,身材豐滿,膚如凝脂,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。

楊玉環出生於滿州永樂(今山西永濟),祖籍弘農華陰,父親是蜀州的司戶楊玄琰。她16歲時(開元二十三年)嫁給玄宗之子壽王李瑁(武惠妃子)。後來,宦官高力士有一次把楊玉環帶入溫泉宮,碰見了玄宗,玄宗對她一見鍾情,但因份屬翁媳,為掩人耳目,玄宗先安排她出家為道姑,改名太真,在太真宮修行,直到五年之後的天寶年(公元745年),才讓她還俗,並冊封為貴妃。此時楊玉環27歲,而唐玄宗已61歲了。白居易形容她「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宮粉黛無顏色」。

楊貴妃備受寵幸,其家族因此繁盛,很多人都獲授官制或賞賜: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,三姐封為虢國夫人,八姐封為秦國夫人。其堂兄楊國忠好賭,但也封官入朝、把持朝政。唐玄宗此後愈加沉溺於酒色,政治上更加腐敗。楊氏家族的飛揚跋扈、胡作非為,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。

天寶十四年(公元755年),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,兵鋒直指長安。次年,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,途經馬嵬驛(今陝西興平西)時,隨駕禁軍將校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。唐玄宗言國忠當誅,然貴妃無罪,本欲赦免楊玉環,無奈禁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,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,不誅難慰軍心、難振士氣。接受高力士的勸言後,唐玄宗為求自保,不得已賜死楊貴妃。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「六軍不發無奈何,宛轉蛾眉馬前死」之典故,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,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,時年38歲,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。

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,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,但未尋得。另有傳說她當時曾被解救,後來到了日本度過餘生,在日本山口縣也流傳這樣的說法。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王昭君於漢元帝時期被選入宮為宮女。雖然其相貌出眾,但因品格高尚,不似他人用各種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,於是「入宮數歲,不得見御,積悲怨」。竟寧元年(前33年),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請求和親,昭君自願請求嫁於匈奴,被漢帝封為永安公主。後呼韓邪單于封其「寧胡閼氏」。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育有一子,名伊屠智牙師,後為右日逐王。呼韓邪死後,王昭君再嫁復株累若鞮單于,育有二女,長女為須卜居次,次女為當於居次。王昭君死後,葬於「青冢」(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)。

唐朝杜甫《詠懷古跡五首》之三: 
群山萬壑赴荊門,生長明妃尚有村。一去紫台連朔漠,獨留青冢向黃昏。

畫圖省識春風面,環佩空歸月夜魂。千載琵琶作胡語,分明怨恨曲中論。
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23 Fri 2007 11:46
  • 西施


     浙江蘿山下有兩個村子,分為東西兩村。村中的人大多數姓施,施夷光住在西村,所以大家稱其西施。 西施經常與夥伴們在江邊浣紗。當時的越王勾踐為了去吳王夫差報復,便想獻上美女鄭旦等人迷惑夫差,其中就有西施。 
       許多百姓為了一睹西施的美貌,都湧到郊外的驛館去迎候,以致路上塞滿了人群。當時有一傳聞,說負責招聘西施的越國大夫范蠡傳令下去:要看美人的人,必須先交一文錢。於是在驛館中設了一個錢櫃收錢,那錢櫃竟然頃刻而滿。驛館停留了三日,所得金錢無數,全部運回了越國以資助國家財政。 
     越王勾踐命樂師教西施歌舞儀態,過了三年,讓范蠡帶著西施進獻給吳王。范大夫見到吳王,跪拜著說: 「東海賊臣勾踐,感大王之恩德,遍搜境內,得善歌舞者,以供灑掃之役。」 可是伍子胥進言: 「臣聞:夏亡以妹喜,殷亡以妲己,周亡以褒姒。夫美女者,亡國之物也,王不可受。」 

     吳王不聽其勸諫,馬上把西施收了下來,並在姑蘇臺建造春宵宮,在靈岩山上建造館娃宮,還修築大水池,以供西施嬉戲遊玩。夫差對西施寵愛至極,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頭和排場,夫差自從有了西施以後,就不再理會朝政
[來源請求],使勾踐有足夠的時間修養生息,消滅吳國。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23 Fri 2007 10:59
  • 甄宓


甄氏(182年—221年),魏文帝曹丕之妃子,被封為甄夫人,魏明帝即位後追尊為文昭甄皇后,魏明帝曹叡之生母,中山無極人,上蔡令甄逸之女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后妃傳》注列舉了甄逸的三男五女的名字,唯獨沒有她的名字;因為曹植描寫宓妃的《洛神賦》被一些人認為是寫給甄氏的愛情篇章,故此她一般被稱為「甄宓」或「甄洛」,有時又稱為甄妃。

建安中期,甄氏嫁給袁紹的次子袁熙,後來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時,把甄氏留在冀州照顧家姑劉氏。[1]建安九年(204年),冀州鄴城被曹操攻破,甄氏被擄,到黃初二年(221年)被曹丕賜死,做了曹丕多年的妻子。甄氏初受曹丕寵愛,成為曹丕妻子後馬上就生了曹叡[2]。曹操死於220年,曹丕繼任為魏王,同年逼迫漢獻帝退位而成為魏文帝,封甄氏為夫人,第二年甄氏因為曹丕移寵郭后(當時封為郭貴嬪)有怨言,激怒曹丕而被賜死[3]。

甄氏的兒子曹叡在226年繼承帝位成為魏明帝,甄氏被追封文昭皇后,而郭后被逼殺[4]。

甄氏有絕色和詩才。絕色典故見《三國志·魏書·劉楨傳》注記:「其後太子嘗請諸文學,酒酣坐歡,命夫人甄氏出拜。坐中眾人咸伏;而楨獨平視。太祖聞之,乃收楨,減死輸作。」劉楨因為看絕色美人看得太入迷,以致引起曹操不快而下了牢獄。詩才典故見《古詩源》收錄甄氏所作一首《塘上行》:

浦生我池中,其葉何離離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23 Fri 2007 10:57
  • 薛濤


薛濤(770年—832年),唐代女詩人、名妓。字洪度,一作宏度。長安(今陝西西安)人。父親薛鄖曾在蜀地作官,父親死後薛濤居於成都,與當時名士元稹、牛僧孺、張籍、白居易、令狐楚、劉禹錫、張祜、段文昌有往來,與元稹交情最篤,死後段文昌為其撰寫墓誌銘。

薛濤井相傳薛濤容貌美麗,天資聰穎,並且精通音樂。其著有《錦江集》5卷,但已散佚。《全唐詩》中有其詩1卷。後人張蓬舟編有《薛濤詩箋》。薛濤又是發明家,有薛濤箋傳世,所謂的薛濤箋以胭脂木浸泡搗拌成漿,加上雲母粉,滲入井水,製成粉紅色的紙張,紙張風乾後有松花紋路,世謂「南華經、相如賦、班固文、馬遷史、薛濤箋、右軍帖、少陵詩、達摩畫、屈子離騷」,乃古今絕藝。
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謝道蘊(又作謝道韞)(生卒年不詳)東晉時人,是宰相謝安的姪女,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,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。

謝道蘊留下來的事蹟不多,其中最著名的故事,記載在《世說新語》中:謝安在一個下雪天和子姪們討論文學大家用什麼可以比喻。謝安的姪子謝朗說道「撒鹽空中差可擬」,謝道蘊則說:「未若柳絮因風起」,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。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,她與漢代的班昭、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,而「詠絮之才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,這段事蹟亦為三字經所提及。

在孫恩之亂時,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,但守備不力,逃出被抓被殺,謝道蘊聽聞敵至,舉措自若,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。孫恩因感其節義,故赦免道蘊及其族人。

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23 Fri 2007 10:52
  • 唐婉


唐婉是南宋初年的大詩人陸游的第一任妻子,也是他的表妹。被陸游的母親逼迫休妻,後嫁給宋宗室趙士程。後來寫下了感人肺腑的釵頭鳳詞,陸游也有同名詞一首。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班婕妤(約公元前48年-2年),名不詳,樓煩(今山西朔城區)人,西漢女作家,漢成帝嬪妃。班況之女、班彪姑母、班固、班超、班昭祖姑。漢成帝初年入後宮,受成帝的寵幸,冊封為婕妤(嬪妃的一種等級稱號)。她不僅貌美而且有德,一次,成帝想與她同輦出遊,她以「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,三代末主乃有嬖女」不敢奉命。晉顧愷之所畫的《女史箴圖》就有描繪這一情景。趙飛燕、趙合德姐妹入宮後,逐漸失寵,為了避免與趙氏姐妹爭鬥,主動請願去服侍太后。太后死後又為太后守陵,最後孤單而終。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隋煬帝在位期間廣造高樓,並網羅天下美女數千名納于迷樓中幽閉,侯夫人就是這幾千名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隋煬帝的宮女之一,侯夫人最後自縊而死,一個美麗的才女,就這樣被白白死去了,身後只留下了幾首詠物寄意的空靈飄逸的小詩,讓後人讀來輒用傷懷。  
《春日看梅》
砌雪無消日,卷簾時自顰。  
庭梅對我有憐意,先露枝頭一點春。
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上官婉兒(664年—710年),唐朝陝州陝縣人(今河南三門峽)。上官儀孫女。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,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。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,在鄭氏培養下,上官婉兒熟讀詩書,明達吏事。儀鳳二年(677年),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,頗能詩,武后稱帝時,詔敕多出其手者,時稱「內舍人」。

神龍元年(705年),唐中宗復位後,仍得中宗、韋后寵信,專掌起草詔令。與太平公主亦多往來,與武三思私通。曾建議中宗擴大書館,增設學士,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。又與韋后、安樂公主等人操縱政治,樹立私黨,廣納賄賂。景龍四年(710年),中宗崩,韋后欲效武后而稱帝,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,誅韋后、安樂公主,擁立其父唐睿宗。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,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,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,但李隆基執意殺上官婉兒,與韋后同斬,年僅46歲。開元初年,唐玄宗廣徵上官婉兒的作品,編成文集20卷,張說作序。《全唐詩》收其遺詩三十二首。



阿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